赛车题材如何融入综艺?
过去,赛车题材鲜少出现在综艺中,主要因为其高成本、高风险且受众群体较为狭窄,赛车综艺的投入产出比不高。然而,赛车题材的电影却早已屡见不鲜,经典如《速度与激情》系列、《头文字D》等,而近年来,国产赛车电影如《四海》、《飞驰人生》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加之F1赛事的火爆,综艺进军赛车领域已经是大势所趋,优酷便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开路先锋”。
但实操起来,赛车题材并非易事。如何在真实世界中重现电影中的“生死时速”场面,缺乏足够的情节铺垫和假定故事基础,使得将赛车与综艺结合成为一个挑战。《风驰赛车手》选择延续“竞技”的母题,节目模式简洁明了:邀请明星嘉宾参与赛车训练,接受挑战,并最终通过巅峰对决,成为真正的赛车手。
节目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展示赛车极限运动的紧张与刺激,最为显著的是极致的视听感官冲击。开场时,中国首位F1赛车手马青骅和实力派女赛车手郎吉如带领嘉宾们在真实赛车训练场上进行首次体验。从赛车的轰鸣声到高速穿越泡沫墙的惊险场景,再到极速驾驶与集装箱疾驰的紧张感,节目便把赛车的“燃”与刺激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后续的训练环节,每位嘉宾还可选择一辆经典的改装版赛车,在赛道上真刀真枪地练习极速漂移,甚至在夜晚的霓虹灯照耀下上演一场秋名山之战。尽管观众初次观摩时难免仍感模糊,但《风驰赛车手》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敢于让嘉宾亲身体验“硬核”赛车的失控感。
竞速、失控与硬核感的平衡
节目毫不掩饰嘉宾在训练中遇到的各种意外。例如,林一因缺乏手动挡经验,多次将赛道上的轮胎撞飞;黄明昊在漂移时失误,赛车失控飞出赛道,几乎撞到墙面。这些真实的失误和碰撞为节目增添了极大的刺激感,让观众的心情时刻悬挂。
此外,节目的目标感尤为明显——竞速。嘉宾们通过逐步提升速度来不断挑战极限,而这种速度的提升又不断带来“失控”的感受。竞速本身成为嘉宾的强大动机,让他们不断突破自我。节目也通过这种对比,呈现了“速度与激情”的双重感受。
明星赛车手的表现
然而,也有观众质疑,为什么如此危险且专业的赛车综艺节目要邀请一些经验不足的明星。赛车需要高超的技艺与强烈的专业性,邀请素人或许在安全性和专业性上难以保障。对于这种质疑,冷眼认为节目组的选择其实是有其深层次的考虑。
一方面,素人综艺越来越难做,需要明星流量的推动,这是市场妥协的结果。另一方面,赛车本身就是一个与观众较为“遥远”的题材,不像街舞那样直接通过身体的律动感染观众。明星的加入,恰好能架起赛车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尽管如此,冷眼起初对于这些明星赛车手的表现仍有所质疑,但实际情况却大大出乎意料。嘉宾们不仅认真对待训练与比赛,且在专业能力上表现得相当出色。李治廷和韩东君这两位明星赛车手,展现了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赛场经验。李治廷曾参加过专业赛车比赛,在节目中展现出导师级的指导能力,帮助其他嘉宾迅速成长。而韩东君更是赛车世家出身,拥有丰富的赛场经验,他和黄景瑜搭档的“双A漂移”更是点燃了全场气氛。
其他嘉宾如黄景瑜、江奇霖等也带着“角色加成”的特质,给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特别是金晨,作为唯一的女性赛车手,她的表现尤为亮眼。虽然没有赛车经验,但她通过数月的专业训练,不仅顺利完成了漂移训练,还挑战更高难度的技巧。她的成长与努力,确实让冷眼大为惊讶。
硬核成长叙事的吸引力
虽然节目在前期有些“拖泥带水”,例如第一期的简单竞速和火锅局环节,稍显轻松和娱乐化,难以与赛车的硬核氛围相匹配,但随着比赛主线逐步展开,节目节奏越来越紧凑。嘉宾们从基础的赛车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竞赛项目,赛事紧张感逐步递进。
相比以往竞速类综艺注重人物情感的内心成长,《风驰赛车手》将更多的焦点放在硬核成长的叙事上,通过比赛与训练的轮回展示嘉宾的进步与突破。这种方式不仅节奏紧凑,而且在赛车题材中尤为契合,观众也能更快地代入并享受这个过程。
尽管综艺行业整体趋于稳定且趋向商业化,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看到一个平台敢于尝试如此垂直且硬核的题材,冷眼无疑感到惊喜。《风驰赛车手》虽无法一跃成为《这!就是街舞》的巅峰,但就目前来看,这是一档非常有质感的作品。期待未来,优酷能在这条独特的硬核赛道上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输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