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卡塔尔世界杯的临近,央视突然宣布部分焦点赛事将采用"付费观赛"模式,这一决定如同在球迷群体中投下重磅炸弹。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组赛阶段每场收费6元,淘汰赛阶段则涨至12元,若想观看全部64场比赛,总花费将超过500元。
"我们理解球迷的热情,但优质内容需要合理商业回报"——央视体育频道发言人李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引发网络热议
记者调查发现,35-45岁男性群体对收费抵触最强烈,这个传统电视收视主力军表示:"从1994年世界杯就开始看央视,现在突然要收费,感情上难以接受。"而年轻观众则更倾向选择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张磊告诉记者:"在抖音不仅能看直播,还能参与实时互动,体验更符合我们的习惯。"
体育产业专家王建国分析:"央视的决策反映出两个现实:一是天价版权费压力(传闻卡塔尔世界杯版权费较上届上涨40%),二是传统广告收入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央视广告收入约20亿元,而今年预估将下降30%。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粗暴的付费墙可能适得其反。体育营销公司总监陈敏建议:"可以参考NBA联盟通行证模式,推出早鸟优惠、球队通票等灵活方案,而不是简单按场次收费。"
这场关于"世界杯该不该收费"的争论,本质上折射出中国体育传媒产业的转型阵痛。当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将成为所有内容平台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