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男排联赛的赛场上,一个身高1米98的中国小伙用一记时速118公里的后排进攻,让全球排球迷记住了"张晨"这个名字。这位来自江苏的接应二传,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省队替补到国家队核心的蜕变。
"每次扣球都能听见肌肉撕裂的声音,但比起失败,疼痛根本不算什么。"——张晨在2016年里约奥运纪录片中的自白
不同于传统接应,张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罕见的左手进攻优势。教练组曾统计,他的小斜线扣杀成功率高达73%,这个数字至今保持着中国男排的历史纪录。2014年世锦赛对阵巴西队时,他单场轰出28分的表现,让当时的世界第一主攻卢卡斯都主动找他交换球衣。
2018年世界锦标赛前的体能测试中,张晨的右肩盂唇被查出存在3厘米撕裂。队医建议立即手术,他却选择打封闭上场。"这批队员可能是我最后一届世锦赛了",这个决定让他带着钢钉般的疼痛打满全部八场比赛。最终中国男排获得第六名,创下新世纪最好成绩。
2019年世界杯对阵波兰的关键分,张晨标志性的腾空展腹扣杀
退役后的张晨没有离开挚爱的排球,他在江苏青年队执教时独创的"动态核心训练法",已培养出三位国青队主力。去年接受央视采访时,他摸着训练馆的木质地板说:"这里的气味和我二十年前第一次踏进球馆时一模一样,只不过现在轮到我来点燃下一代的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