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不仅是球迷的狂欢,更是全球商业巨头的必争之地。从可口可乐到阿迪达斯,从现代汽车到VISA,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为何不惜砸下重金,只为在绿茵场边占据一席之地?
国际足联(FIFA)将赞助商分为三级:全球合作伙伴、世界杯赞助商和区域支持商。据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数据,仅顶级合作伙伴的赞助费就高达1.5亿美元起。如此天价背后,是品牌对“世界杯效应”的笃定——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蒙牛通过赛场广告使品牌国际知名度提升5倍。
“当梅西低头系鞋带时,镜头里出现的阿迪达斯标志,抵得过千万次常规广告投放。”——某体育营销专家
随着流媒体兴起,赞助商的玩法早已突破传统广告牌。2022年世界杯期间:
争议与风险:卡塔尔世界杯因人权问题导致包括大众在内的多家赞助商遭遇舆论危机,证明体育营销绝非“砸钱就能赢”的简单游戏。
从2018年万达成为FIFA顶级合作伙伴,到海信“中国第一 世界第二”的争议广告语,中国品牌正以年均40%增速抢占世界杯赞助版图。据尼尔森调研,70%的消费者会因赛事赞助对品牌产生好感度提升。
下一届美加墨世界杯,随着AR技术和元宇宙的发展,赞助商们或许会在虚拟球衣、NFT门票等领域展开新一轮厮杀。毕竟,在足球与商业共舞的舞台上,没有人愿意做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