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对阵无锡的一场比赛,是“苏超”第三轮的最后一场比赛,现场更是吸引了15000余名球迷进场观赛。现场还有不少小朋友,打着雨伞、披着雨衣跟随爸妈来看球。
事实告诉大家,“苏超”没有一场球是好踢的。13支战队轮番捉对厮杀,使得“散装江苏”的大地上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足球热浪,甚至还有官方“玩梗”认证:“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于是这场“梗王争霸赛”就此收不住了!
网友玩梗纷纷玩出了新高度
↓↓↓
常州队在接连失利之后被调侃:“从常州到吊州再到巾州再到丨州,留给常州的笔画不多了”……
苏州和无锡之间的苏南德比,两队1∶1战平后,球迷总结为“苏州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南京和无锡的比赛,变成了盐水鸭VS水蜜桃,“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
徐州与宿迁的比赛则被戏称为“楚汉之争”,还有南通和南京之间的较量则被网友们戏称“谁才是真南哥”,泰州VS南通则是“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德比”的梗之多不禁让人惊呼:这是一场大型凡尔赛!
“苏超”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享受比赛”的纯粹性——参赛者既有职业球员,也有大学生、上班族,真正体现了足球的草根精神。更重要的是,它激活了江苏各市“谁也不服谁”的地域竞争基因,从“楚汉德比”到“小龙虾德比”,再到“美猴王大战霸王龙”……网友持续造词、玩梗、斗图让赛事热度持续攀升。这种竞争没有造成割裂,反而强化了城市间的深度联结,将市民们对地域文化的喜爱与认同外化成每一声呐喊,每一次跨城的流动。
不只是足球的盛宴
还能去“苏大强”家逛吃逛吃
不仅比赛精彩、热度非凡,参赛城市还以此为契机带动文旅消费。
“利用这次机会在支持我们球队的同时,到镇江来感受一下当地的美食。”正如一游客所说,“苏超”之所以能超越传统职业联赛的关注度,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竞技体育与地域文化,“1+1>2”的假期体验让人们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