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襄阳运动员集中爆发,让几代襄阳体育人的梦想成真!

闫子贝(左二)

金牌破零,奖牌占据全省半壁江山,骄人战绩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体育馆、训练器械以及运动员宿舍、食堂等体育基础设施老化。

还有体育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看中的教练很难跨过考试门槛,无法取得编制;“会考试”的应聘者,在体育专业方面又难以达到要求。

还有体教融合不畅的问题。“练体育影响学习”的偏见仍是主流,在更好的未来、更好的出路、更好的承诺面前,一部分好苗子难以抉择。

既要借助骄人成绩提振信心,更要关注辉煌背后的忧与愁。如何才能花开四季?这是襄阳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王子凤(一排左一)

半壁江山来之不易

以苦为乐 汗水铺就成功之路

“王宗源进入省队后,你们看过几次他的训练?”

“就看过一次,后来不忍心看了,太苦了……”

8月4日,襄阳市襄城区某小区内,新科奥运冠军王宗源的母亲赵毅哽咽了。丈夫王迎飞递上一张纸巾,想接过话题,但嘴巴张了几次,也没吐出一句话,同样眼眶红润。

王宗源母亲

王宗源、闫子贝和王子凤的奖牌,无一不由汗水浇筑而成。

8月3日,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单人3米板决赛中,王宗源的后背贴上了红色的肌肉贴。比赛结束当晚,王宗源在电话里告诉母亲:“双人3米板决赛第4跳时,后背肌肉拉伤。”每一跳,受伤的肌肉疼痛难忍,王宗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奋力拼下一枚银牌,还露出灿烂的微笑。

“虽说过去了十几年,但他们当时刻苦训练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王宗源、闫子贝和王子凤都曾是襄阳四中体育部的学生,体育部主任赵玲说:“比身体天赋,我们不如山东辽宁;比力量速度,我们不如两广闽浙。那我们就要从勤练、苦练和科学训练中补短板。”

儿时的闫子贝,自觉给自己加练,练到双臂麻木;绰号“小胖”的王宗源为了保证腿部姿态,睡觉时都把双腿固定;青少年时的王子凤上下肢协调性不够,她把走路都作为训练项目,最终成为八人艇上的第一桨。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拿到本届东京奥运会铜牌后,王子凤说。

双管齐下 畅通人才输送渠道

14人、17人、25人——2018年至2020年,襄阳市向湖北省队输送青少年运动员人数,实现三连跳。

“今年东京奥运会上襄阳籍运动员集体爆发,是襄阳市近年来打通人才输送渠道、不断扩大青少年运动员数量的结果。”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竞体科科长庞国兵表示,近年来,襄阳市一手狠抓特色运动学校建设,一手推进社会体育俱乐部快速发展,双引擎畅通襄阳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输送渠道。

襄阳市共有24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截至目前全部组建体育运动队,2020年参加市级比赛14项,参赛学生近4000人。而针对校园体育不宜开展的跆拳道、体育舞蹈、小轮车、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襄阳市则借力社会体育俱乐部。目前全市共有33家社会体育俱乐部,扩大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选拔体育苗子的范围。

双管齐下,襄阳市注册运动员已超过3700人,2020年全市共选拔1010人参加省级锦标赛36项,获得奖牌数350枚,排名全省第二名。襄阳四中体育部、二十四中、襄阳文理学院附中和襄阳市秦非跆拳道俱乐部等单位已成为湖北省队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越来越多的“襄阳好苗子”直通“省奥体中心”。

庞国兵介绍,2020年6月至今,襄阳市输送到省队的青少年运动员达到25人,参加省队集训的青少年运动员超过120人,均为近三年最高纪录。

厚重塔基 挺起塔尖新高度

奥运精彩,既要看,也要练。

8月5日晚,谷城县盛康镇竹园社区的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内,篮球场上人头攒动,羽毛球场挥拍竞技。“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成之后,随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老百姓参与健身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里成了大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盛康镇文化站站长张金圆说。

如果把竞技体育比作金字塔塔尖,那群众体育就是金字塔塔基。塔基越牢,塔尖才能越高。

“十三五”期间,襄阳市每周参加1次(1小时以上)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60万,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60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襄阳体育运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场馆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全年接待健身人群超150万人次。

“我跟王宗源的妈妈是跑友,都参加过襄阳马拉松。”“王宗源的爸爸是我们冬泳协会的会员,长期一起渡汉江。”“闫子贝的爸爸喜欢打篮球,要不约他打一场……”采访中,很多襄阳市民主动爆料。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群众体育壮大襄阳体育人口基数,而明星选手、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群体科科长莫春阳说。

如今的襄阳,已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天天都健身”的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新格局——连续9年打造的汉水流域城市龙舟邀请赛、连续7年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连办三年的襄阳马拉松赛、连办两年的“智圣杯”全国桥牌公开赛已形成品牌赛事。

花开四季更需努力

体育场馆 三十年间不曾变

8月5日晚20时,在一堂耗时2小时的足球训练课结束后,襄阳市某中学足球教练朱老师无奈地宣布——本校暑期足球队集训结束。“受疫情影响,我们必须这样做。目前,我们学校的训练馆、宿舍、食堂还无法实现封闭训练。”朱老师无可奈何。

2022年,第十六届湖北省运会将在宜昌进行。这个暑期,理应是各地市州运动队集训的最佳时期,可由于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无法满足封闭训练要求,襄阳市不少运动队被迫暂停集训。庞国兵说:“襄阳的体育场馆以及配套设施的数量并不少,但条件不尽如人意。”

2006年,襄阳市举办第十二届湖北省运动会,以此为契机建设、投入使用一大批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可15年过去了,当年的新馆已然落后。

在采访中,一位老教练很不客气地说:“30年前,我当运动员时就住在这栋宿舍楼,在那个食堂吃饭。现在我当教练带队员,居然还住在这栋宿舍楼,还在那个食堂吃饭。”

近年来,襄阳市城区“寸土寸金”,相较于房地产开发、产业园建设等商业方式,体育场馆建设显然无法快速产生经济效益。“一是城区土地指标日趋紧张,没有富裕的空间建设新场馆,二是短期内无法形成盈利点,建起来后的运营、维护还需更大投资。从建设到管理,从维护到运营,资金成本巨大,地方财政压力巨大。”襄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

基层教练 招个新人不容易

“先来报个名。开学后,我看一下身体条件。”王宗源东京奥运会夺冠以来,他的启蒙教练、襄阳四中体育部“金牌教练”张永刚的手机就没“消停”过。老张说:“我们这最缺乏的,就是基层体育专业教练员。”

老张现年58岁,但在襄阳四中体育部12名教练员中,他的年龄只能算“中不溜”。该校体育部一位退休的老教练介绍:“2000年以来,整个体育部就没有再进过一名教练员!”

“我们这,不是没有人愿意来,也不是我们不想招人来,但实际情况是进不来。”该校体育部主任赵玲一脸无奈、一声苦笑——该体育部原为襄阳市体校,2000年经过统筹整合后纳入襄阳四中,为事业单位。“招新人,有编制,我们看中的考不进来,会考试的专业能力又不行。”

赵玲说,最近几年,通过与人社部门沟通,人家放开“小口子”——国内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和一级运动员,二者兼具者取消笔试环节,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但新问题又来了——硕士+一级,人家凭啥来襄阳?

“如果无法尽快解决基层教练员匮乏问题,我们将面临无人可用、无米下锅的境地。”赵玲希望,针对招聘基层教练员的政策,能更贴合实际,更因地制宜。

展望未来 体教还需更相融

襄阳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表现越优异,襄阳市某中学体育老师马某的心情越焦急——这个夏天,他培养出的14岁的篮球少年小崔,被东南沿海某省招走了。2018年至今,以同样方式从他手上被招走的好苗子,已有4人。

“人家开出条件,开学就读省级重点高中,高中三年代表学校打球,根据成绩减免学费、获取奖学金。3年后,一能向CBA俱乐部输送,二可以推荐CUBA名校,最后是省内高校保底。”马老师双手一摊,“我能咋办?”

据介绍,早在15年前,襄阳市最有名的四中、五中(高中部)就取消了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此举让很多襄阳本地的运动员好苗子,必须在“体”与“教”之间做出选择。

以襄阳四中体育部为例,连续多年招生人数一直增加,但随着文化科目增多,放弃体育、专攻文化的人数增幅更大。“四五岁送孩子来参加体育训练时,家长的目的是培养一门兴趣或特长,但在初中之前,面对体育和文化二选一,绝大多数家长还是选择文化学习。”赵玲说,“我也理解,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但基数越来越少,希望也就越来越小。”

面对“体”与“教”的不相融,多名襄阳基层体育教练员异口同声——为别人做嫁衣,心里不舒服,亟待想办法。

原文刊至《湖北体育》

原文标题:昙花再美,不如四季常开——东京奥运会襄阳运动员集中爆发的喜与忧

●文旅中国向全国推荐三家优秀影视基地,襄阳盛世唐城景区榜上有名!

●“云上”体育、全民健身,为襄阳增添活力!

●襄阳盛世唐城美景上线,邀你“云”游美景!

●这些景区恢复开放!

信息来源:湖北体育

文字来源:赵峰、曾忠保、曾云月

图片来源:新华社、《湖北体育》杂志资料图

编辑:王鑫

审核:刘明

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集团

本公众号原创图文未经允许,不得转发、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盘点赛场雷人奇观 水球女星被扒掉泳衣(图)
民航联盟国:《球员相册》,法国人的另一场世界杯